如何跟孩子談相處?《皮皮與波西》:親子共讀學相處!

如何跟孩子談相處?《皮皮與波西》:親子共讀學相處!
文章目錄
   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
    Scroll to Top

    我一直覺得與人「相處」,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。有些人相處起來特別舒服,因為他們懂同理、尊重、與關心。那麼,如何跟孩子談「相處」呢?這篇文章要推薦你一套我讀給女兒聽的繪本,那就是《皮皮與波西》。

    暢銷全球的親子共讀繪本:《皮皮與波西》

    你相信嗎?讀繪本已經成為我女兒Piu的睡前儀式了,因為《皮皮與波西》的緣故。

    《皮皮與波西》這套繪本,是繪本大師Axel Scheffler的代表作,全球譯本已經多達十幾種,可見他有多受全球讀者歡迎。

    那麼,這套繪本故事主要在講什麼呢?

    皮皮是兔子,波西是老鼠,他們兩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,這套繪本就是在寫朋友間發生的故事。

    你說,聽起來還好啊!不就是友情的故事嗎?

    對,但是《皮皮與波西》厲害的地方在於,每個故事都設計了一個「衝突情境」,讓你可以引導孩子思考。

    【延伸閱讀:我沒悲壯故事,也能打動聽眾嗎?表達能力訓練:萬物有情法

    如何透過親子共讀跟孩子談相處?

    比方《紅氣球》這本,皮皮有顆心愛的紅氣球,拿給波西看,他們開心帶著紅氣球上街。結果一不小心,氣球竟然飛走破掉了,皮皮難過的坐在地上一直哭。如果你是波西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

    你看,這可以跟孩子談「同理」,如何感受對方的情緒,並且給予合適的安慰。同理是需要培養的,沒有同理的人,可能會脫口而出說:

    「那不過就是個氣球啊!再買就有了!」

    「自己要小心啊,怎會讓氣球飛走了?」

    你有沒有發現,別說是孩子,這樣的說話方式,常常也有我們熟悉的影子。

    但是波西,卻做了一個溫暖的舉動,到底是什麼呢?留給你帶孩子讀。

    當然,好朋友之間,最難的不是相處,而是面對想法不同時該怎麼做?

    比方在《小蝸牛》這本,皮皮想要安靜種植物,但波西想要熱鬧地玩,弄得皮皮忍不住對波西發脾氣。這時,該怎麼辦才好?

    我想起以前讀到「管寧割席」的故事。

    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,有天兩個人一起讀書,結果外面鑼鼓喧天,原來是高官的車隊經過,華歆好奇地跑去看了。

    結果回來後,發現席子被切成兩半了,原來管寧認為華歆意志不堅,所以決定割席,並跟華歆絕交。

    當然,這故事出自《世說新語》,有他想要傳達的概念。

    只是我覺得,難道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嗎?

    朋友可貴之處,不就是你們相知相惜。即便個性、想法不一樣,你也能尊重並且接納他嗎?

    《皮皮與波西》這套繪本就是提前帶孩子慢慢學習「與人相處」這件事。

    【延伸閱讀:如何讓你的表達有幽默感?你一定要會的「幽默公式」!

    親子共讀小訣竅:用玩偶讓孩子更投入

    另外,這套繪本還有個可愛的設計,那就是他有出「皮皮」和「波西」玩偶。

    我在帶Piu讀繪本時,都會一人演一隻,跟著故事情節做動作。

    比方我演皮皮,Piu演波西,我就會照著繪本情節問她:

    「波西,我在種東西,可以請你小聲一點嗎?」

    結果Piu回我說:「No No!」她還真的很入戲。

    更有意思的地方是,遇到故事的衝突點時,比方波西玩滑板車摔車了,我跟著繪本大喊:

    「喔,天哪!可憐的波西。」

    這時Piu竟然噢的一聲,跟著我驚慌起來,鼻子眼睛糾在一起,露出很痛的表情。

    緊接著,她做了一個讓我很訝異的舉動:

    她把波西玩偶抱在懷裡秀秀

    沒想到搭配玩偶,帶Piu讀繪本,讓她更加透入角色,感同身受。

    現在,每天睡覺前,Piu都會喊著:「拔拔!皮!西!」然後爬到床上,找出她的皮皮波西玩偶,乖乖坐在我身邊,等著聽我唸繪本。

    我唸繪本像在演電影一樣,一人分飾多角,非常投入,頂多唸三本繪本就氣力放盡了,倒在床上準備入睡。

    Piu拔拔拔拔喊個不停,拿我沒輒,她就自己翻開繪本,手中抱著皮皮與波西,喃喃自語起來。

    讀累了,她闔上書,咬著嘴嘴,也跟著入睡了。這樣的繪本哄娃入睡法,好像也蠻好的。

    【延伸閱讀:演說高手如何激勵人心?表達能力訓練:重疊抽換法

    總結:親子共讀《皮皮與波西》,帶孩子學會好好相處

    誠摯推薦你《皮皮與波西》精裝套書系列繪本,全套一共9本,用故事陪著孩子成長。相處不難,難在我們都是跟人衝突後,才慢慢明白,卻也留下遺憾。帶孩子讀《皮皮與波西》,讓他擁有與人相處的智慧。

    暢銷作家、爆文教練、演說專家。

    一路以來,因為「寫作」而被看見,大量出書、接案、開課;因為「演說」而被聽見,受邀演講、主持、評選。

    更多精選文章
    Scroll to Top